不知道大家是否出现过类似的症状,即小腿部位血管爆起,犹如弯曲的蚯蚓一样。对于这种下肢症状,在临床上,一般被称为下肢静脉曲张,是一种常见的进展性血管外科疾病,在我国的患病率,大概在10%-20%左右,但由于在疾病初期,患者通常不会感觉到明显不适,因此,很容易被人们忽略掉。
那么,下肢静脉曲张究竟是如何产生的,有什么具体表现,又应该如何预防呢?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疾病常识。
1.下肢静脉曲张必须及时进行干预治疗
如果双腿,尤其是脚踝处,突然出现了大片密集的红血丝,同时还伴有皮肤颜色变黑的情况,那么,即便没有其他的不良表现,也要高度警惕,可能与静脉曲张密切相关,伴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,腿部的血管就会明显突出,像蚯蚓一般,还会伴有腿痛、双腿肿胀、皮肤颜色改变,甚至是皮肤破溃等症状,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,那么当静脉血液回流产生障碍以及淤血情况不断加重时,很容易引发淤积性皮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病症,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静脉血栓,一旦血栓发生脱落,就会增加肺栓塞的出现风险。
展开剩余60%2.下肢静脉曲张是如何产生的?
其一,与长期站立或久坐不动有关。下肢静脉的血液往往需要伴随着血液循环回到心脏部位,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如果都保持站立或坐姿,就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回流,导致静脉内压力不断增加,这也会加剧血液对瓣膜的冲击力,以及对静脉壁所造成的压力,久而久之就会增加静脉曲张的患病风险。
其二,与肥胖有关。对于体重超标的肥重者来说,下半身所承受的压力往往会更大,如果同样保持一个姿势长时间不变,静脉血液的正常回流就会受到阻碍,并因此出现静脉血液瘀滞的情况,这部分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现象。
其三,与腹部压力增高有关。对于长期咳嗽以及长期便秘的人来说,很容易出现腹压增高的情况,而腹部压力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较高状态,就会导致静脉压力有所上升,一旦静脉瓣膜被冲破,就很容易诱发静脉曲张。
除此之外,对于正处于妊娠期、更年期的女性,以及平日里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来说,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病症的概率往往要明显高于其他人。
而关于下肢静脉曲张,早期防治是最为关键的,毕竟并非所有静脉曲张患者都会发展到非常严重的阶段,大家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进行预防和管理,一方面要避免长时间保持站姿或坐姿,避免静脉血液集聚;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维生素E的补充,这样能够帮助改善血液循环;最后还要坚持适当运动,将自己的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内,避免因体重超标而增加腿部静脉负担。
【本图文由“熊猫医学”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,作者裳荌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、复制】
发布于:湖北省众合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