怛罗斯之战,发生在公元751年,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冲突,地点位于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葱岭附近。这场战役标志着两大强国在中亚的对抗,阿拉伯帝国当时正处于阿巴斯王朝的统治下,历史上称其为“黑衣大食”,因为阿巴斯王朝的阿拉伯士兵大多穿着黑色战衣。
我们可以先从世界地图的角度来分析这场战役。怛罗斯战役发生在距离阿拉伯帝国本土,即阿拉伯半岛非常遥远的地方,甚至可以说,它与阿拉伯核心地区的距离非常远。地图上可以看到,怛罗斯与唐朝安西都护府所在的区域距离非常接近,因而说唐军深深进入阿拉伯的腹地进行作战,是完全不现实的。
再看战役的兵力对比。许多传言称,唐军在这场战役中兵力不及大食军队,甚至有言论称“唐军3万”对抗“大食20万”。这种说法显然不可信。实际上,阿拉伯帝国参与此次战斗的军队数目,虽然不小,但远远没有达到20万。回顾历史,阿拉伯军队在面对强敌时,即使是征服波斯的尼哈万德之战,他们的军队人数也没有超过10万人。如果阿拉伯帝国能动员20万军队,他们早就可以试图征服更大的目标,比如拜占庭帝国。
展开剩余81%另有一些人引用了唐朝安西军的常规编制,认为其兵力约为两万五千到三万人。事实上,历史上唐朝的安西军的常规编制的确不足三万,但这是平时的编制,战时唐军常常会根据需要进行兵力扩充,类似于二战时期德国在战争爆发后能迅速扩大其军队规模。且根据唐朝史籍记载,参战的唐军兵力实际上远远高于常规编制。杜佑在《通典》里提到唐军的兵力为七万,而《段秀实别传》也有类似记载,段秀实本身就是此次战役中的唐军将领。
对于阿拉伯军队的规模,事实也并不如一些说法所言。阿拉伯的军队是一支主要由呼罗珊人组成的偏师,且此时的阿巴斯王朝刚刚取代了倭马亚王朝,前朝势力的瓦解以及波斯地区的叛乱,显然让阿巴斯王朝的资源显得非常有限。加上阿巴斯王朝与拜占庭帝国和突厥等周边敌国交战,阿拉伯帝国根本无法投入过多精锐兵力参与与唐朝的直接对抗。
而唐朝此时正处于开元盛世,国力鼎盛,除了需要关注西南吐蕃的威胁外,基本没有其他外部压力。因此,从战略上看,唐朝并没有太大的劣势,反而是阿拉伯帝国在多方面的压力下处于劣势。
许多人会过度解读怛罗斯之战的结果,认为这场战役的阿拉伯军队“惨胜”,或者唐军并未真正失败。实际上,许多历史学者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态度,认为历史上的战争并非总有明确的赢家,失败往往源于无法克服比自己强大的敌人,内乱和腐败虽然存在,但并非战争失利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将怛罗斯战役误读为唐军轻微损失的“胜利”显然并不符合历史的真相。
此外,还有一种说法是唐帝国和阿拉伯之间的战争历史悠久,有人指出唐军曾在六场战役中战胜阿拉伯,而怛罗斯之战只是最后一次。这种说法的实质是指阿拉伯与突厥的战争,而突厥并未向唐朝称臣。因此将中亚的胜负归咎于游牧民族的支持显然也是不够准确的。
接下来,我们回顾一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和怛罗斯战役的背景。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,穆罕默德领导的穆斯林自麦加迁至麦地那,展开了对阿拉伯半岛的征服。这一系列圣战不仅统一了阿拉伯半岛,还使得穆斯林扩张至北非、西班牙,甚至西亚和中亚地区,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。
阿拉伯人能迅速崛起,离不开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渊源。阿拉伯半岛的居民世代以游牧为生,是闪米特民族的一部分,曾与古代文明如亚述、巴比伦等共存。然而,长期以来,他们在波斯、罗马等周边强国的夹缝中生存,未曾显露过太大影响力。直到公元7世纪,阿拉伯人借助伊斯兰教的东风,开始了对外扩张,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的强国。
在与波斯帝国的战争中,阿拉伯人逐步学到了许多军事战略与技艺,尤其是波斯和罗马帝国长时间的消耗性战争,使得阿拉伯人得以迅速壮大自己的实力。阿拉伯帝国在征服波斯后,不仅继承了波斯的文明,还保留了许多波斯的治国经验,为自己的帝国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进入中亚后,唐朝在中亚的扩展势头愈加明显,与阿拉伯帝国的对抗也逐渐不可避免。天宝九年(750年),阿巴斯王朝刚刚取代了倭马亚王朝,唐朝的安西总兵高仙芝则刚刚灭掉石国,这为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冲突埋下了伏笔。
石国的灭亡实际上也是一场血腥屠杀。高仙芝在屠城后,遭到塔什干王子逃脱并四处诉说唐朝暴行的反击,这在中亚地区引发了强烈反感,并最终促成了“反唐联盟”的成立。阿拉伯帝国则应中亚诸国的请求,派遣了艾布穆斯林率军进入中亚,开始了对唐朝的反击。
在这种背景下,唐朝的安西军和阿拉伯的艾布穆斯林军队在751年展开了著名的怛罗斯之战。这场战斗中,尽管唐军一度占据上风,但随着阿拉伯援军的到来,局势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。尤其是唐朝的雇佣军葛逻禄人倒戈,使得唐军陷入了绝境,最终全军覆没。
值得注意的是,葛逻禄人并非唐军失败的唯一原因,他们的倒戈只是揭示了唐军局势的恶化。此时,唐军的撤退变得异常狼狈,高仙芝等将领甚至为了保全自己,牺牲了大量部队,这让其他将领感到极度愤怒。段秀实曾直言,高仙芝的行为缺乏勇气和仁德,这种逃跑行为让许多人深感失望。
怛罗斯战役后,唐朝的中亚霸主地位彻底丧失,唐军的失败不仅影响了中亚地区的格局,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。四年后,安禄山起义爆发,唐朝由于没有足够的兵力,最终未能抵挡住叛军的进攻。而高仙芝、李嗣业等人虽然成功撤回,但他们在战后的结局却令人唏嘘,最终因作战不力遭到处斩。
通过这场战役,我们可以看到两国的军事格局变化,以及这场历史性冲突对未来的深远影响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众合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